四川省2025年春季小自考已开始注册报名,预计截止日期4月30日,注册前请务必联系站点老师获取招生编码(非常重要),联系电话:15520719661(杨老师)
您当前所在位置: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导师团“把脉开方” “头雁效应”激活乡村动能 ——四川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巴中片区导师团帮扶指导圆满完成

返回列表|更新时间:2025-04-07 14:59:25|浏览次数:26

2025年3月25日下午,2024年四川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巴中片区导师团帮扶指导见面会暨“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授牌仪式在巴中市农业农村局成功举办。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标杆项目,四川农业大学充分发挥高校科教优势,以“头雁”培育为核心,为巴中片区量身打造“导师团+孵化基地”双轮驱动模式,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巴中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刘敏,人事科科长李煜,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生导师熊博,环境学院副教授肖银龙以及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平昌县“头雁”学员代表共15人参会。

 

川农大主导“头雁”培育,校地协同共筑人才高地

,四川农业大学导师团队与巴中市农业农村局深度对接,聚焦区域特色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导师资源。作为项目核心实施单位,川农大依托科研积累和强大师资,系统性构建了“理论培训+技术指导+产业孵化”三位一体培育体系三年来,已累计为全省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2300名此次巴中片区“头雁”帮扶是川农大深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的又一重要实践。

刘敏高度评价培育成效:“四川农业大学以扎实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头雁’培育项目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导师团的专业指导和‘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的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具备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形成“头雁引领—群雁跟随—新雁成长”的良性循环。”同时她对学员提出两点期望,一是将所学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二是增强方向感和使命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升级、群众增收,并培养后备人才,避免团队断层。

专家导师团“把脉开方”,“头雁效应”激活乡村动能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生导师熊博代表导师团郑重承诺:“导师团将立足‘头雁’学员产业点,通过‘向式’技术指导——如品种选化、绿色生产式推广,以及建校企合作资源对接平台,为学员提供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支持。”“头雁”学员代表韩建春表达了参加“头雁”培育的感谢,以及扎根乡村、学以致用的决心,承诺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实际成果。导师团的精准施策与学员的实行动,生动诠释了川农大“扶上马”的培育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知行合一的强劲动能。

 

 

深化产学研融合,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上,举行了“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授牌仪式,南江县巴山源农业有限公司和巴中市惠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授牌两家单位负责人均表示,将以基地为平台,整合校企资源,为乡村人才培育和产业创新提供实践支撑。

 

导师团3月26—28日,深入巴州区、通江县、平昌县“头雁”基地,对农产化生产、产业链不畅牌营能力薄弱点,现场提出引入能化生产管理系统,推动标种植技术地;合龙头企业建产对接平台,善“基地+合作+企业”动机;策划区域公共牌培育划,通过电商直播、农融合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决方

 

通过整合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产业需求,川农大已构建起“技术赋能+资源对接+实践孵化”的全链条培育模式,不仅为巴中片区精准输送了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更通过“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未来,川农大将进一步深化“一产业一团队”的服务机制,以“头雁”项目为支点,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锻造兼具技术力与带动力的领军人才梯队,书写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川农答卷”。


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新校区第七办公楼)

招生电话:15520719661(杨老师)教务咨询:0835-2886091(投诉监督及教务咨询)

四川农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